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象拔蚌作为一种高档海鲜,悄然从香港引入中国大陆,并迅速在高档餐馆中流行。由于当时内地多采用来自北美深海的空运象拔蚌,价格相对昂贵。其实,我国辽东半岛至海南岛沿海均出产象拔蚌,山东称作滋,江苏则称为麻壳蛏,部分地区称之为象鼻子蛤、泥笋、海笋等。本文将分享我对象拔蚌选购、养护及烹饪技巧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品种的选择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发展,现今已有多种国内产的象拔蚌在供应,价格比进口的便宜近十倍,这使得在购买时识别其品种和质量显得尤其重要。市场上的象拔蚌品种主要有:

贵妃蚌:这一品种主要产于福建和广东,外表呈卵状拱圆形,灰白色的外壳中隐约透出淡淡的脂红色,适合蒸制。

象牙蚌:这种细小的象拔蚌,通常只有5-7厘米长,肉质清甜但出肉率较低,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如炒、酱爆和白灼。

美国产黑壳象拔蚌和加拿大产薄壳象拔蚌:这两种进口产品个体较大,肉质嫩白且肥厚,价格虽然高昂,往往只能在高档酒店中见到。

贵妃蚌:这一品种主要产于福建和广东,外表呈卵状拱圆形,灰白色的外壳中隐约透出淡淡的脂红色,适合蒸制。

象牙蚌:这种细小的象拔蚌,通常只有5-7厘米长,肉质清甜但出肉率较低,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如炒、酱爆和白灼。

美国产黑壳象拔蚌和加拿大产薄壳象拔蚌:这两种进口产品个体较大,肉质嫩白且肥厚,价格虽然高昂,往往只能在高档酒店中见到。

购买象拔蚌时,要确保其鲜活。具体辨别方法包括:

眼看:如外壳开口且不能复闭,说明是死蚌。

手摸:用手轻捏蚌壳感受其硬度,硬口即为死蚌。活体则在捏时应有跳动与收缩的反应,肉质透明且有鲜香味。

由于象拔蚌的高价位,喂养活蚌以保持其新鲜程度变得极为重要。有些餐馆选择将卡在盐水海鲜池中喂养,尽管这种方式便于客人观赏,但若有一只死去,则会产生对全体蚌类的影响。根据我的经验,将象拔蚌用纸包好后,再用湿布包裹放入零下4℃至10℃的冰柜里,每天让它们吸五分钟的盐水,能有效延长其新鲜期,通常可保存7-10天。

三、初步加工技巧

象拔蚌的主要食部分为鲜活的水管。在初加工时,首先需去壳,除去内脏,取出水管。以往许多朋友使用刀片去皮,其实这会浪费很多。我的方法是:将象拔蚌放入80℃热水中,那层外皮就会像女士脱丝袜那样轻松褪去,从而最大程度保留肉质。取出肉后,依据不同菜谱要求可切成片、条状或剁花刀,放入冰块镇好,使肉质更加爽脆。

四、烹饪方式

象拔蚌鲜美无比,肉质细腻,所以无论生食还是熟食都是极佳的选择。切片后可直接生吃,沾上适合的调味料。但需强调的是,生吃象拔蚌最好选择产自无污染深海的蚌类。

对于熟食,常见的烹饪方法有:

焯水:直接保持鲜味。

炒:豆瓣、泡椒等调料和象拔蚌同炒,突显海鲜鲜美。

油泡:通过油炸形成的酥脆口感。

不同的调味料,如中式的酱油、蒜茸、辣椒,西式的柠檬汁、鸡尾汁,日式的辣根酱,都能够搭配出奇妙的味觉体验。

展开全文

五、火候和调味

在烹制象拔蚌的热菜时,火候至关重要,应以旺火速成为主。具有鲜美特质的蚌肉,一旦过火,便会变得老韧,口感变差。同时,需要注意调味应以清淡为主,尽量突出象拔蚌洁白清鲜的特点。偶尔,使用重口味的调料也能创造出别样风味。

六、创新菜肴推荐

1. 红汤象拔蚌原料: 象拔蚌1只、锅巴、鲜小米辣、竹荪、木耳、丝瓜、郫县豆瓣、泡椒、马耳朵葱、姜、蒜、盐等。

制作过程: 先处理象拔蚌,洗净后片薄,情况如上所述。然后将锅巴炸至金黄,红油炒香豆瓣及泡椒后加入高汤煮沸,再加入丝瓜、羡水豆粉、香油等调味后迅速放入蚌肉,装盘完成。

特点: 红白相映,酸辣鲜香,口感清脆。

2. 宫保象拔蚌原料: 象拔蚌一只、腰果、红青海椒、红椒节、蒜片、盐等。

方法: 将蚌肉处理后入高汤烫一烫,再用花生油煸炒辣椒、葱、姜,最后放入蚌肉与腰果翻炒入味。

特点: 酸甜微辣,色泽丰富,口感脆嫩。

结语

象拔蚌,作为高档美食,其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都显得无比珍贵。要想把这道食材的美味发挥到极致,选择、喂养、加工及烹调一系列环节都需细致入微。快来努力将象拔蚌做成你餐桌上的一绝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