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浪费了他最好的改写比分的机会

这次恶意踹人让马拉多纳付出了红牌离场的代价

阿根廷卫冕征程就此结束,1978年没有马拉多纳,依靠肯佩斯的杰出发挥,阿根廷在主场获得了冠军,1982年有了马拉多纳,阿根廷却五战三败,灰溜溜地离开了杯赛。马拉多纳成为众矢之的,他在比赛中的确展示了非凡的控球技术,可和济科、鲁梅尼格、罗西等在这届比赛大放异彩的选手相比,他显得毛糙、急躁和缺乏战术意识,至于和同龄阶段的贝利相比,那差距就更大了。美联社对他的评价是:“马拉多纳来到西班牙时被人们欢呼为另一个贝利,是这次世界杯比赛中最灿烂的明星。但是他在这届比赛中却象颗陨星,闪现了一下就在失败中熄灭。”许多球评家批评说:“马拉多纳拿球就带,有些球就坏在他身上。”而在踢倒巴蒂斯塔染红后,对于他球品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而最令马拉多纳感到难堪的是,就连之前一直盛赞他是“南美最有前途的运动员”的贝利,在赛后的专栏里没有为他留下任何情面:

输给巴西队实在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而拱手交出保存了四年的世界杯,并且在无情的红牌的阴影下退出场地,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似乎是马拉多纳在被罚出场时的心情,从他脸上抽动的胡须可以看得出。尽管他还象往常一样昂首挺胸,大摇大摆,他内心的情绪一定比他的膝盖还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经说:‘我是上帝选中的。’可是在这次同巴西队的比赛中,他令人失望地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踢了巴西队18号巴蒂斯塔,这一举动使他饱受观众台上飞来的碎片,就连他的崇拜者们也是爱莫能助了。

巴西队可以说是步步为营。在3比1胜了这场球之后,剩下的就是复赛中的最后一场对意大利队的比赛了。意队同样战胜了阿根廷队,所以我想,对巴西队来说星期一晚上的这场球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

尽管有些人强烈谴责意大利队,认为他们在头一场的比赛中踢得过于粗野,我却不这么看。在阿根廷队同巴西队的这场比赛中,马拉多纳一发急就抬脚踢人,帕萨雷拉(15号)在济科身上严重犯规,这正说明阿根廷队在同意大利队的比赛中所扮演的角色,亦不可等闲视之。

这场巴——阿之战,我要直言不讳地说:我对巴西队上半场的表现不满意。很多球员都表现得不主动。

在第一个球踢进之前,巴西队的攻势实在比不上阿队。而且若不是佩雷斯守住一记关键的射门,阿根廷队就要先声夺人了。

巴西队踢进的第一个球是在帕萨雷拉的一个不必要的犯规之后。

埃德尔踢任意球的力量大得惊人,他这一脚球使济科破门得分。在这之后,巴西队能迅速改正打法上的错误,显示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天资。

巴西队的第二个球,是在帕萨雷拉防守出现漏洞后攻进的。我好象一直在批评巴西队,但我的本意是想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不是陶醉在他们富有韵律感的足球表演之中。他们为了打复赛中的这头一场球等了这么长时间(当然这与他们在预赛中的好成绩分不开),这种等待帮助他们保存了体力。梅诺蒂在几天前就说过,这对巴西队是一个有利条件,尽管5点钟以后的太阳依然令人生畏,可是充沛的体力却为巴西队获胜奠定了基础。

此外,桑塔纳英明的指挥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巴西队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之前,他一直约束着自己的球员,就象约束那些青少年选手那样,不让他们在前场过于冒险。

当这种束缚终于取消了的时候,我觉得最优秀的选手是法尔考(15号)。在他向前推进时,更显示出他训练有素。

那么,马拉多纳又当如何评价呢?

如果阿根廷队能够通过下届大赛的预选赛,在1986年哥伦比亚的世界杯大赛上,他们可能会被称作‘异军’了。不过别忘了马拉多纳到那时也才只有25岁。

如果他能从这次大赛中接受教训,那么下次大赛他会更加成熟。

他马上就要在巴塞罗那俱乐部开始他待遇丰厚的生涯了。应向他进一言:决不要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次巴——阿之战中,他被巴西队的区域防守看得很严,但是他没有象对意大利队比赛时那样不断受到人身侵犯,我仍然认为这位年轻的新手没有能力适应这种艰苦卓绝的世界足球大赛,尽管很多人盲目地称他为"伟大的球星",但我觉得他与这个称号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再接再厉吧,马拉多纳!

贝利直截了当的评论,对已经因为卫冕失败而处在风口浪尖的马拉多纳而言是极大的打击。尤其是最后一段话深深刺痛了这个赛前被誉为“世界杯之王”,赛后被贬为“一颗流星”的年轻球星。7月4日,马拉多纳对法新社记者说:“贝利讲得太多了,他应该稍稍闭上他的嘴。”

这是马拉多纳对贝利评论的回答。后来他还自我辩解说:“四年来我刻苦训练,精心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和成为最佳队员,结果又被意大利队淘汰。这两件事将使我痛苦一生。梅诺蒂在大多数场次将我安置在中锋位置上,也是犯了一个大错误。一是我已经习惯于在全场活动,二是我的身材不适于踢中锋。尽管教练要求我竭尽全力为全队作出自我牺牲,但从来就不允许我在全场活动。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前锋,我是10号队员,是进攻型的,但总是从后场出击,一般总是从左侧出击。接受世界杯的痛苦教训后,我再也不接受那种自我牺牲了,因为我既不能象预期的那样得到充分发挥,又不能为全队作出贡献。我不应该给防守队员提供更多的方便,因为,如果我限制自己的活动区域,我就很难能制胜我的对手,用聪明和机智去摆脱防守者。例如巴塞罗那队的得分手是基尼,而我就围绕他去比赛,为他跑动,制造空当,输送供他射门的球,如果我有射门机会,就坚决地利用之。但不能规定我必须成为全队的得分手。”

因为贝利评论说,马拉多纳还不够成熟,因而还不能令人满意地应付本届大赛。马拉多纳说:“我并不认为我不够成熟,不能把马拉多纳的表现同阿根廷队扯在一起。足球是可以雪耻的,还会有许多场比赛,我年纪还轻,还会在今后的比赛中挽回面子。”他说,他并不是灰溜溜地回国,现在要能挺得住。他强调说:“对我的那些期望,都是报界制造出来的,我从未说过,我是最佳或最差运动员,我只想踢足球。”他说,他不想对他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说起来会伤心。所以我最好沉默。”他说,他感到痛心的是,没有能再次为他的国家夺取冠军。他说:“哥伦比亚的世界杯赛,可能是马拉多纳的另一次机会,在这里没能做到的,会在那里做到。”

(注:1986年世界杯原定于哥伦比亚举办,此后由于哥伦比亚放弃主办权,改由墨西哥接盘)

细究马拉多纳的言论,似乎有点站不住脚。他说自己“从未说自己是最佳或最差运动员”,可之前他却说“最佳球员是我或鲁梅尼格,济科不是天才”这样的话(当然,也不排除马拉多纳说这话的本意是否认他说过“济科不是天才”)。对于马拉多纳的言论,贝利随后给予了回复。“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大的憾事是马拉多纳在临离开西班牙时说的话,他说贝利评球说得太多了,”贝利在报纸专栏写道,“如果允许我讲最后一句话,我要说,从开幕式上那场阿——比之战开始,所有我对马拉多纳的评论都是客观的。我只想能够对他有所帮助。有些人说他没能在这次杯赛中出人头地,是由于某些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对手在捣乱。他若是听信这些话,那是不会有什么收益的。我要对马拉多纳和所有在这个无情战场上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斗士们说:‘祝你们走运。’”

“贝利第二”

1986年世界杯的登顶,让马拉多纳成为了贝利之后最成功的球员

1982年世界杯没有出现第二个贝利。马拉多纳早早出局,济科也没能登顶,他所统率的巴西队2-3不敌意大利队。法国队的10号队长普拉蒂尼在这届世界杯表现很出色,过人、妙传相当精彩,但只攻入了2个进球,并且在半决赛一场载入史册的3-3成为点球大战落败一方的队员。赢得锦标的是没有10号位的意大利,他们的明星是保罗.罗西,传奇式的,同时又是非常谦逊的英俊前锋。他说:“你们不能期望我会成为意大利足球运动的救星。只有象贝利那样的球员才有能力使整个队发生变化,而我不是贝利。”

贝利和马拉多纳本有和解的机会。1982年世界杯结束后,国际足联在8月安排了一场世界明星队和欧洲明星队在新泽西州东拉瑟福德进行的慈善比赛。贝利是世界明星队的领队,而他和欧洲明星队的队长贝肯鲍尔也向马拉多纳发出了邀请。但巴塞罗那队的经理乌多·拉特克说,他不愿意让这位世界上身价最贵的足球运动员参加这场比赛,因为马拉多纳会不必要地冒受伤的风险。拉特克答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向世界队队长贝利作出明确的答复,但最后结果是“不行”。巴塞罗那俱乐部不愿甘冒风险,在马拉多纳甚至还没有为该俱乐部比赛过一场以前,让他们的800万美元的投资遇到任何意外情况。于是,两位球员没能再次碰面。

在1986年世界杯前后,有关贝利和马拉多纳的矛盾成为足坛津津乐道的话题(那时候还不存在大规模的比较,因为马拉多纳当时取得的成绩和贝利差得不止一点)。由于哥伦比亚弃权,世界杯再次花落墨西哥,很自然的,这届世界杯让人想起16年前那届神话大赛。贝利在墨西哥留下了一串神奇的表演,而有望继承他王冠的球员也许就会在这届大赛产生。已经被新教练比拉尔多确立为国家队队长的马拉多纳也深知1986年世界杯是阿根廷夺冠的最好机会,因此谨言慎行,表现得相当成熟。但对于他过去的偶像,如今腹诽的贝利,他没什么好言好语。在1986年世界杯之前,足坛传出贝利自告奋勇复出为巴西队踢球的消息。贝利当时表示,由于济科能否参赛成疑,如果桑塔纳愿意,他可以作为一个替补队员参赛,每场踢45分钟。这是句玩笑话,作为阿根廷国家队队长,马拉多纳对贝利的谈话作了如下的反应。他说:“一个人老了,话就讲得太多了。”谈到贝利表示要重返巴西队时,马拉多纳说:“贝利的这种态度表明他对桑塔纳和参加世界杯赛的巴西运动员不尊敬。”他希望贝利“别再讲这类话”,因为贝利的“年龄已不适于再从事足球运动。”

这位“新那不勒斯国王”对贝利的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而贝利也不能容忍马拉多纳这个在世界杯寸功未立却已经是头上长角的后生对自己的批评。他随后在自己的专栏文章写道:“我要向马拉多纳提一个问题:他是否能以世界头号球星结束比赛,或是这项桂冠将授给普拉蒂尼、鲁梅尼格、济科或其他令人振奋的新星——如丹麦的埃尔克耶尔和劳德鲁普?马拉多纳当然不是世界最伟大的球员。他那古怪的鉴赏力,像导火线一样一引就爆的性情和流行歌星的外貌,这些特征使这个阿根廷人至少成为本届杯赛最有争议的人……他没有获得他应得的荣誉。我希望他在墨西哥有更好的表现……在墨西哥开赛之前,我想做两点说明:(一)我不反对马拉多纳,(二)我希望他作为A级球员这次能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巴西人对阿根廷人的期望。”

马拉多纳后来看到了贝利的这篇文章,他说:“我再一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仍然想立刻冲到球场上,向贝利展示一下我在世界杯所做到的一切。”

马拉多纳在这届世界杯前憋足了劲证明自己。在巴塞罗那度过了2个失意的赛季后他转会去了意甲那不勒斯队。在那里,他成为了那不勒斯的国王,但他曾经接近的世界最佳球员的声誉早已属于法国人米歇尔.普拉蒂尼。要夺回这顶桂冠,马拉多纳只能期待1986年哥伦比亚的世界杯赛,阿根廷更换了教练,梅诺蒂被比拉尔多取代。后者是当年三夺解放者杯的拉普拉塔大学生的主力中场,踢球以不择手段和阴险狡诈著称。他成为教练员之后,立即改变了阿根廷传统的艺术足球踢法,还专门向意大利教练贝阿尔佐特取经,将清道夫移植入了阿根廷队。

阿根廷足球虽然在1982年世界杯遭遇挫折,但1984——1986年解放者杯,三支阿根廷俱乐部:独立、青年人、河床先后获得冠军,证明阿根廷的人才依然没有断流。比拉尔多想打造的欧化阿根廷阵容,需要马拉多纳发挥传统的拉美球员的创造力,但其他人的创造力必须让位于战术意识和守规矩。因此,贝托尼、阿迪列斯和帕萨雷拉这样的老臣子,比拉尔多一概加以清洗,他需要的是布鲁查加、巴尔达诺、巴蒂斯塔、何塞.布朗、恩里克这样的既有出色的技术和体力,同时也有巨大牺牲精神的球员。这种战术使马拉多纳能够充分发挥他的球星作用,而整支围绕他打造的队伍又能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尽管阿根廷打不出过去那种诗情画意的配合了,但团队防守和控球压迫能力之强大,超过了过去任何一支阿根廷队。

随后的一个月里,世界上的所有足球好手都在墨西哥世界杯竭力展现自己不逊于前辈的球技。但比赛意外频出:所有被看好的球队都无法发挥出实力,巴西队对阵西班牙和阿尔及利亚打得很糟糕,直到对阵北爱尔兰和波兰时才让人想起了16年前他们在瓜达拉哈拉的风采,但在和法国队那场惊心动魄的120分钟比赛后,他们于点球大战落败,提前出局;欧洲冠军法国队也有很好的表现,但他们体力的衰颓使得半决赛他们0-2败给了本届比赛一直不温不火的西德;两支在小组赛无比火爆的球队:苏联和丹麦在1/8决赛便折戟沉沙,令人大跌眼镜;西班牙队在创造了打败丹麦海盗的奇迹之后,转而就在八强赛里败给了比利时;英格兰队也只有在打败巴拉圭时才展现出了豪强本色。

球星们的魔力都在减退:普拉蒂尼的体力已经无法和之前相提并论,纵使他的传球精准如初,在对阵意大利和巴西时也射入了2个关键进球,但大多数时候他都只能在球场上踱步;鲁梅尼格和济科一直因为伤病长期沉沦在板凳席;弗朗西斯科利、乌戈.桑切斯这些身价最高的运动员没能扛起球队,别拉诺夫、劳德鲁普、埃尔克耶尔、布特拉格诺、若西马尔、内格雷特和阿尔托贝利有时出人意料,但最后都被证明是昙花一现;表现最稳定的差不多都是门将:舒马赫、达萨耶夫、普法夫、巴茨。“贝利,球星都到哪里去了?”在墨西哥评述比赛的贝利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就在这些足球大师们的光芒日渐黯淡的时候,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创造了奇迹。他的每场比赛都伴随着激情四射的突破、数量有限但效率奇高的射门和拍案叫绝的妙传,以及在高原的烈日下狂奔冲刺时显得不可思议的体能。他的技术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连他的母亲都感到不可思议:“孩子,你究竟吃了什么?我看到电视里你一直在跑!”

在6月2日,阿根廷首次在1986年杯赛亮相。这场球是在奥林匹克体育场踢的。结果是阿根廷3-1战胜了韩国队,对手不强,但赢得并不轻松。马拉多纳是全场踢得最累的球员,他在中前场到处活动,并先后用头顶、定位球和右路传中完成了3次助攻,分别帮助巴尔达诺、鲁杰里以及巴尔达诺第二次取得进球。

马拉多纳面对韩国队的防守完成了3次助攻

马拉多纳表现异常出彩,但他也遭到了11次侵犯。尤其是韩国队的17号许丁茂多次对马拉多纳犯规,直到第44分钟,他才领到了黄牌。赛后,马拉多纳给许丁茂起了个外号叫“功夫”。

马拉多纳屡遭暗算

赛后,贝利在专栏里对被踢得脚都肿了的马拉多纳表示了同情:

“我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给我们上的一课,就是朝鲜语的‘犯规’翻译过来就是‘马拉多纳’。每当这位阿根廷队的队长带球冲锋时,他的南朝鲜对手们总想象弄倒一棵老树一样把他踢倒在地。胳膊和双手同时并用,以便使马拉多纳失去平衡;用他们的小脚对马拉多纳踢上几下或下他几绊。马拉多纳高度的灵活性经常被置于死地。有些人至今还认为,侵人是足球运动中重要的手段。但本人认为,把足球运动中的美学价值弃之于地就是一种自我毁灭。马拉多纳从南朝鲜人的脚下侥幸余生。但是,以后的战斗,例如对意大利队,也可能更为粗野。”

他也赞扬了马拉多纳的进步:“上届在西班牙的比赛中,我曾批评他跑位呆板也不会害怕犯规而畏缩不前,但这一次对南朝鲜时,我应说他的跑位比以前灵活了,活动范围大了。同时,在场上他是一个称职的队长,并具有明显的自我克制能力。”

贝利承认了马拉多纳的进步,但不可避免地带有“O Rei”的独裁意识,他是绝对不能容忍有谁能撼动他的王冠的——即使他已经退位,但尊号不能让出。对于马拉多纳频繁被侵犯一事(在这届杯赛上,马拉多纳被侵犯53次,和他在本届世界杯的成功带球过人数一样多),贝利的看法是:“马拉多纳的胆量无可非议,他就跟阿根廷公牛一样坚强,但换成是我,我不会让后卫球员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向他挑逗,也不会害怕犯规而畏缩不前。”他仍然认为,马拉多纳踢得不够聪明:“我始终不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这种非法的拦阻战中证明他的雄武本质,难道不这么做就会使他的球艺表现逊色吗?”

贝利向马拉多纳发出这样的疑问。但马拉多纳坚持自己的踢法。在第二场小组赛迎战意大利的比赛里,阿尔托贝利主罚的点球为意大利先声夺人,但马拉多纳在第33分钟打进一个精彩的进球——他接到队友的挑传,在意大利守门员加蒂和队长西雷阿的夹击中不停球抢射破门,将比分锁定为1-1。贝利表示赞赏之意:“马拉多纳为阿根廷队扳成平局的一球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射门,因为他捷足先登,在盯他的人之前举脚射门,连意大利的守门员也没有估计到他的意图。”

但贝利也指出,在比赛最后阶段阿根廷和意大利都无心踢球,只想守平:“阿根廷的问题是后来才出现的。阿根廷年轻的队长马拉多纳放松了下来,这也许是因为对手的防卫无懈可击,或者是因为他在开始的冲击之后体力有所下降。”他还暗示,阿根廷的前锋博尔吉有点想出风头:“阿根廷队年轻的博尔吉本应大有作为,但在这场比赛中却未能充分发挥。我认为,还是不要插手只有马拉多纳才能解决的问题,但我讲此话是出于对阿根廷的好意。”

阿根廷的晋级相当顺利。在之后他们打败了保加利亚,尽管双方都打防守战术,使得这场球赛的观赏价值一般,但马拉多纳只要一带起球来,就能使这场看似无聊的比赛闪现出光彩。他的带球形同艺术品,是摄像机梦寐以求捕捉的镜头。

阿根廷的2个进球方式如出一辙:第4分钟,库休福右路传中助攻巴尔达诺头球破门。第77分钟,马拉多纳左路人球分过耶利亚兹科夫,妙传布鲁查加得分。最后,阿根廷以2胜1平的小组赛头名成绩出线。

在小组赛里,阿根廷过去那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声势显然有所遏制,苏联队和丹麦队的表现远比他们要火爆,但冠军相不止是进球多就能看得出来的,特别是在功利保守的80年代。在1/8决赛,苏联和丹麦这两个大热门均爆出冷门,被淘汰出局。而阿根廷凭借帕斯库里的进球1-0击败乌拉圭晋级,在这场因为犯规和球出界导致比赛中断了超过100次的丑陋比赛里,马拉多纳虽未进球或助攻,但仍创造了不少亮点。他的一对一有效而威力巨大,他踢进了一球,但被吹犯规在先。

帕斯库里攻破乌拉圭大门,阿根廷1-0获胜

这场比赛之后,阿根廷就必须要面对英格兰队了。四年前在马岛战争中,英国军队将阿根廷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对此,所有阿根廷人深以为耻。尽管在6月18日阿根廷队十八日在墨西哥城美洲俱乐部比赛场地训练结束后,记者向他们提出有关同英格兰队比赛的看法时,绝大多数队员回答说,同英格兰对阵只不过是又一场比赛而已。马拉多纳也说:“这只能是一场足球比赛,我们把球射入球门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在他的内心里,已经将比赛和马岛战争等同起来。

英格兰队此前3-0打败了巴拉圭,莱因克尔和比尔兹利的进球能力出色,中场队员格伦.霍德尔的传球和控带也都很有特点。在英格兰确定成为阿根廷在1/4决赛的对手后,贝利在评价即将到来的这场足球场上的“马岛战争”时分析道:

“我曾把英格兰队列入四强。看到他们的进步,我更加确信这一预测。当然,最后英国人也许只会以一球之差取胜。莱因克尔是位优秀的射手,可与当年西德队的盖德·穆勒相提并论,除此之外,他比穆勒的速度还要快。

当然,我也没有低估阿根廷队的巴尔达诺,他是阿根廷队最危险的人物,他在场上的跑动穿插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英格兰队后卫应该盯死马拉多纳,防止他带球突破。另外,在组织良好的后卫的助攻下,他也会组织起威胁性很大的攻势。两虎相争,气势汹汹,以致于很多人认为,这场比赛将会变成另一场马尔维纳斯之战。当然,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了突尼斯裁判阿里·本·纳赛尔的重要性,他应该有能力控制那些不可避免的冲撞。”

贝利没有猜对结果,但两个X因素他全部料到了:一是英格兰后卫没有严防马拉多纳的突破,二是突尼斯裁判的“世纪误判”。比拉尔多的变阵也出乎英格兰意料之外,他把阿根廷的战术从4-4-2改成了3-5-2,下掉一名前锋帕斯库里,把马拉多纳顶上第二前锋的位置,以解放他的攻击力。在上半场,阿根廷表现确实好过英格兰,他们成功压制住了对手,但始终未能进球,直到第51分钟,足球史上最糟糕之一的一幕出现了:

马拉多纳用一串精彩的盘带接近禁区,随即试图与队友做撞墙配合,阿根廷队斜传球调入禁区,英格兰队后防全体压上造越位,但由于球打在他们的后卫身上,马拉多纳并不处在越位位置,此刻球正在空中,马拉多纳和英格兰门将希尔顿同时高高跳起,最后球入网了。

上帝之手

裁判没有看到马拉多纳是用手而不是头把球打进去的。这让英格兰人出奇愤怒,五分钟后发生的一切却更足以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马拉多纳在中场开始盘带,连过比尔兹利、里德、布彻、芬威克,他一路盘带,速度和分寸拿捏得极佳,每次触球都能保证自己能够推进,同时,愤怒的英格兰人的防线显得疲惫不堪,也许是遭遇大误判后还未缓过神来,同时,欧洲人仍然不能适应中午的大太阳和墨西哥高原稀薄的空气导致的体力下降。马拉多纳一路直插禁区,紧接着就面对最后一道关卡:希尔顿。马拉多纳将他晃过,在回防的布彻放铲前把球踢进。全过程耗时10.9秒,触球12次,盘带距离53.5米。就这样,20世纪有电视影像保存的最漂亮的一个进球出现了。

世纪进球

英格兰随后回过神来,巴恩斯一连串巧妙的盘带随即送出传中令莱因克尔攻入一球,但为时已晚。阿根廷颇有争议地赢下了这场比赛。马拉多纳也成了舆论争议的焦点。对于第一个进球是不是个手球的问题,马拉多纳的回答是:“这个球一半是迭戈的头,一半是上帝的手。”对于这个结果,贝利对裁判的盲目感到失望,但他也预计到阿根廷的胜利脚步将难以阻挡。他预测说:“在25日举行的世界杯足球半决赛中,阿根廷可以击败比利时。我希望,这一次再也不会作弊。”

如他所料,在6月25日的半决赛中,阿根廷2-0击败了比利时,上半场比利时多次进攻都被吹了越位,而阿根廷却组织出了有力的攻势。下半场的两个漂亮进球都是马拉多纳攻入的。一个是他机敏前插获得布鲁查加的妙传,随即冷静把球推入普法夫无法防守的一侧;另一个则是连过4人将球攻入。贝利也终于承认:“足球世界可能成为马拉多纳的世界,本届世界杯也将可能属于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两破比利时尽管对阵英格兰的手球将永远作为一个污点,但在世界杯的前6场比赛里,马拉多纳已经证明了他是本星球最好的足球运动员。决赛的对手联邦德国队能否限制住他已经不是重点了。马拉多纳已经用实际表现,向世人证明他的技术、体力、速度、对抗无一不处在最顶尖的行列。他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选手,迈入了贝利、克鲁伊夫那个层次。

6月29日的阿兹台克体育场成为了马拉多纳的加冕礼。尽管从比赛表现来看,这是马拉多纳在1986年世界杯发挥最一般的一场:比拉尔多将他作为一个诱饵放在最突前的位置,任凭马特乌斯、雅各布斯、埃德尔、贝特霍尔德轮番对其进行围剿,这让他踢得非常艰难。但也因为他极大的威慑力,给后插上的布鲁查加和巴尔达诺更多便利。而马特乌斯也因为要盯防马拉多纳,长期被限死在后场。终于,第23分钟,由于马特乌斯对马拉多纳的一次犯规,阿根廷在右路获得一任意球,布鲁查加将球吊到禁区,何塞.布朗一头将球顶进大门。阿根廷1-0领先。

虽然阿根廷领先,但马拉多纳踢得一点也不轻松,在中锋位置上,他并没有像16年前的贝利对付意大利时那样站在禁区里旱地拔葱把球砸进对手门里的能力,他必须更多地回撤接应,可他带球推进时要么被对方侵犯,要么就是直接被断。但进入下半场以后,西德队由于落后必须加强进攻,某种程度上放松了防守,阿根廷便得以利用西德队的后防空当打出反击,第55分钟巴尔达诺的球就是这么进的。

2-0领先对阿根廷来说本该相当保险,但德国人就是德国人。第74分钟和第80分钟,西德队用2个角球硬生生砸出了2个进球:鲁梅尼格和沃勒尔竭尽全力的射门帮助西德队扳平了比分。难道阿根廷会成为4年前的法国队?

对此,平庸了一整场的马拉多纳说不。在沃勒尔进球后仅仅3分钟,他在中场多人形成包围前送出一脚前传,布鲁查加以拼命三郎的作风一路带球前冲,在布里格尔和舒马赫的夹击下,布鲁查加一脚推射,打进了阿根廷足球历史上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进球。

这场惊心动魄的决赛以3-2画上句号。大力神杯第二次属于阿根廷。在1978年,肯佩斯力拔千钧的表现已经让人难以置信,而马拉多纳的发挥更为不可思议。和16年前一样,世界杯大赛最出色的球星被认为是他所处年代的最佳球员。马拉多纳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妙的一个月,尽管阿根廷队中拥有布鲁查加、巴蒂斯塔、鲁杰里、蓬皮多、博奇尼这些名将,但没人否认他们的队长提升了整支球队的水平。这个25岁的小个子前锋活跃在球场的所有角落:边路、中路、在前场射门,在中场组织,在后场拦截,在墨西哥高原的焦灼烈日下,他的持续加速能力和不倦的跑动让人怀疑,这还是当年那个在巴塞罗那跑到2800米就气喘吁吁的阿根廷卷发小子?在被红牌罚下后的4年里,马拉多纳成熟了许多,他依然喜欢盘带,“give and go”,但这次他能给足球施加特别的影响,极少见到他戏耍对手,就是直接过掉他们。他的射门次数不多,但简洁有效,忘掉那个手球,他既有直捣黄龙的个人演出,又有干脆利落的前插抢点。他射入了这届大赛仅次于莱因克尔的5个进球,为队友送上5次助攻也是本届杯赛最高纪录。他既是球队的最佳射手,又是最佳传球手,同时还是盘带突破最多的球员,而且为球队创造了53次定位球。除此之外,他经常性地回防和前场阻截,也让阿根廷后防的压力得到缓解。马拉多纳的才华从来没有得到像在墨西哥这样酣畅淋漓的展示,过去所有人都承认他技艺高超,但是他的才华经常向利己主义发展而且缺乏责任感,但是这一次,他向比拉尔多立下了军令状:“他必须在整整一个月内完全奉献自己,成为负责任的boss和成年人。他以前从未做到过这一点。”

然后贝利就看到了这样一个马拉多纳。他仍然经常性突破,但在关键时刻能送出致命传球。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不惜体力地斜线冲刺为他创造了进攻空间,而他也总能回报以传球。在掌握了大量球权的同时,他的无球移动也比以往更有威胁。他对意大利的进球和对比利时的第一个进球就充分展示了他精明的跑位意识。路透社称:“马拉多纳的名字将永远和1986年世界杯赛联系在一起,就像贝利的名字和1970年在这里举行的世界杯赛联系在一起一样。”换作旁人也许会为这个评价感到高兴,但马拉多纳非常不快,曾经视贝利为榜样的他,如今最烦的就是被称作“贝利第二”,在阿兹台克,一位记者走近他,用西班牙语对他说:“迭戈!你是名副其实的贝利!”但马拉多纳的反应出人意料,他连连摇头,说:“我不是贝利,我不是贝利!当贝利太不自由了,整天被你们这些人缠得没办法。我要走了,我要走了,我是马拉多纳!”

“贝利最伟大,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球员”

1987年3月意甲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贝利和马拉多纳同台领奖,马拉多纳看贝利的眼神表面上充满敬仰,可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

在1986年世界杯结束后,马拉多纳在“80年代第一球星”的争夺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Placar》在阿根廷夺冠那期的封面标题是“REI MARADONA”,即便是一向喜欢调侃阿根廷人的巴西人也给为他加上了“Novo rei do futebol”(新球王)的尊号。

不可否认,马拉多纳的杰出球艺,在这届世界杯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意甲赛场上他也状态奇佳,随着尤文图斯和普拉蒂尼的一落千丈,那不勒斯正一步步走向队史第一个联赛冠军。马拉多纳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球员了。比起1982年世界杯之前虽然天赋纵横却缺乏韧度和领袖气质时,1986年的马拉多纳已经脱胎换骨,他的进球没有过去那样多,但更懂得怎么领导一支队伍,他的盘带比以前更为简洁,身体比任何时候都要粗壮耐摔,他甚至还懂得怎么韬光养晦了,他不再说些什么“济科不是天才”“南美足球比欧洲足球水平来得高”之类容易招黑的话,相反,他在媒体面前说话总是面带微笑,不乏恭维对手之词。只有谈到贝利时,马拉多纳的眼眸才会偶尔闪动一下。

越来越多的人把马拉多纳和贝利进行比较。而且在1986年世界杯后的一段时间里,言涉贝利,必谈马拉多纳,讨论马拉多纳,必要拿贝利相比较。这没什么好说的,横亘在马拉多纳面前的伟大球员,有且只有贝利这座大山。而贝利身后还有望赶上他的后辈,也只有马拉多纳了。

1986-87赛季,那不勒斯球迷不断地歌唱:“马拉多纳超过贝利!马拉多纳超过贝利!”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口号。不过,当时除了把马拉多纳奉为神明的那不勒斯球迷之外,也只有少部分人附和这种论调。大多数足球明星、记者、专家还是认为,贝利取得的功绩和他的球技,是马拉多纳无法相提并论的。1986年世界杯决赛开打之前,西德传奇后卫布莱特纳就在采访中认为马拉多纳在决赛中将会有精彩的表演,以证明他是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但即使到那个时候,马拉多纳也还不能同贝利、里维拉或克鲁伊夫等真正优秀的球员相提并论。他说,“对我来说,他们全是球员,特别是贝利和里维拉。这两人是完美无缺的球员,他们使用左脚和右脚没有什么区别,这两只脚都能踢球,而马拉多纳主要靠左脚。”布莱特纳认为,马拉多纳在把身体调整到用左脚踢球时失去了宝贵的几秒钟,“而贝利和里维拉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可以考虑下一个动作。”布莱特纳还说:“马拉多纳也许是目前最优秀的运动员,但他失去了这些以秒计算的时间和额外的念头。不过他的右脚还是能够踢出一些出人意外的球。

大多数专家都持“贝利派”的观点:马拉多纳的技术远不如贝利全面。1987年,曾经观看过两位球星表演的足球专家东尼洛奇将2位最佳球星进行了对比,他列出了九点:

1、马拉多纳的右脚几乎全不管用,而贝利的左右脚均有卓绝的功底。

2、马拉多纳跳起用头顶球相当出色,但他不能像贝利一样通常习惯于跳在空中有一段“停滞”时间。

3、贝利的表演往往出人意料。他在对捷克斯洛伐克队的比赛中,曾在中场就拔腿劲射。并在1970年世界杯上,以他出色的假动作晃过了乌拉圭队的守门员,至今仍使人们回味无穷。而马拉多纳则较为一般。

4、贝利是第一位能利用对手的腿作“反弹墙”的球员,马拉多纳则还要学习这一招数。

5、贝利踢出的任意球是超级的。他可以踢带有弧线和曲坠的球,而马拉多纳踢出的任意球则只局限于后者。

6、马拉多纳在比赛中通常要“寂静”较长的一段时间,而贝利却常活跃于全场比赛,并显示出他非凡的影响力。

7、贝利在17岁时就成为一名世界足球明星,而马拉多纳则在打完两届世界杯后才跻身于世界球星的行列。

8、贝利比马拉多纳更多才多艺,他甚至可以担任守门员,在一场比赛中可临时“顶替”守门员,而马拉多纳则尚缺这种才华。

9、贝利可以凭速度和技术避过对方防守队员,而马拉多纳凭其惊人的速度摆脱对手。

关于谁比谁好的观点很难统一,而且论据也并不充分让人信服。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比较若想找到一个权威答案,只能从当事人自己身上询问看法了。1987年3月,在意甲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贝利和马拉多纳都被邀请到现场。马拉多纳因被评为1986年最佳运动员,贝利因多年来献身于体育事业而双双获得“体育奥斯卡奖”。关于这次颁奖,新闻界流传一个笑话,话说大批记者准备给两人拍摄合影,贝利早早等在楼下,但习惯白天睡大觉的马拉多纳却足足睡了五个小时。不过马拉多纳后来辩称他刚到宾馆倒头就睡,并不知道要拍照。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新闻界总想制造两位球星之间的话题,按照惯例,授奖仪式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有人便问贝利这样一个问题,即马拉多纳的技术水平是否超过了当年的贝利?贝利回答说:“长期以来,新闻界的一些朋友总是希望有那么一个超过我的人,这一点我非常理解。说真的,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出色的球星,例如斯蒂法诺、尤西比奥以及最近的鲁梅尼格。当然,同时代的球星争高低是很自然的事。体育运动的竞争除了成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外,还有其它因素,诸如外形美、体质、技术和道德等。不管怎么比,即使把我比下去,我也不生气。有一点是可以平心静气地讲,今天的马拉多纳是绝对的头号球星,但两三年前,普拉蒂尼是世界头号球星。”

也有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马拉多纳,此时的那不勒斯国王显得非常谦恭:“我很高兴把我放在这些大人物中间,但我要说,马拉多纳就是马拉多纳,贝利是最伟大的,我只是足坛普通一员。马拉多纳超过了贝利吗?不,不是的。我本人不愿意做这样的比较。我对贝利是尊重的。贝利的回答对于那些不懂足球的人是非常有说服力的。我是1979年至1980年在里约热内卢认识贝利的。当时阿根廷体育画报还特意做了采访。我踢球不是为了打破他进1283个球的记录。这个记录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梦。打破它或者超过它是不太可能的。”

对于马拉多纳的言论,贝利也颇为自己的进球记录感到自得:“马拉多纳是一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但他未能像我那样17岁就成了世界冠军。由于他在意大利踢足球,他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攻进我踢进的那么多球。”马拉多纳笑了笑,并意味深长地说:“我同意贝利的看法。我们所有紧跟贝利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他。”

从这时开始,马拉多纳对贝利头顶上的王冠已有觊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