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WATCH 5即将发布,手机厂商加码智能手表赛道
2024年7月,小米推出专业运动智能腕表S4 Sport,售价1999元起,对标Apple Watch Ultra;次月,华为发布兼容iOS设备的新款小方表WATCH FIT 3。头部厂商接连布局,智能手表正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竞争新战场。
6月4日,华为终端官宣首款鸿蒙AI手表——华为WATCH 5将于6月11日正式发布。该产品将搭载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融合全新eSIM先锋通信、Wi-Fi 6及星闪连接技术,提升用户网络体验。
图/华为WATCH 5,图源网络
这一动作不仅是华为在可穿戴领域的关键落子,也折射出手机厂商在智能手表市场的激烈角逐。
智能手机增长乏力,智能手表逆势上扬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8%,连续九个季度同比下降,创下近十年最差同期表现。尽管2024年有所回暖,市场需求仍未完全恢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手表市场保持强劲增长。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13%。曾经被视为手机附属品的穿戴设备,如今已成为科技巨头争夺用户入口的核心战场。
构建生态闭环:绑定用户的“持久链”
在万物互联时代,科技企业竞相打造完整生态系统,而智能手表凭借高频佩戴和便捷交互特性,成为连接多设备的重要枢纽。
苹果是生态闭环的先行者。自2014年发布首款Apple Watch以来,依托自研S系列芯片、iOS系统及丰富应用生态,实现与iPhone、Mac等设备无缝协同。用户运动数据可自动同步至健康App,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数据显示,约40%的苹果用户拥有至少三款苹果设备,使用“全家桶”的用户品牌忠诚度显著更高。
图/苹果Apple Watch系列产品,官网截图
尽管2024年苹果智能手表市场份额从17.5%微降至16.3%,仍稳居行业第一。
华为通过鸿蒙系统实现跨设备协同。其WATCH FIT 3支持与手机间的导航路线、打车状态流转,提升出行便利性。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华为腕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55.1%,连续两个季度位列全球第一。
小米则以智能手表为抓手,完善AIoT生态布局。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0.3%,其中可穿戴产品增长达31%。截至2022年9月,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超5.8亿台设备。用户可通过手表控制智能家居、查看设备状态,构建完整的家庭物联网体系。
供应链协同与利润拓展:产业布局的关键驱动力
共享供应链资源,降低制造成本
手机厂商在显示屏、处理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已有成熟供应链体系,可复用于智能手表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化。例如,苹果、华为、小米采购的高刷新率屏幕供应商同样可为智能手表供货,保障稳定供应并获得议价优势。
图/搭载玄戒T1的小米Watch S4,15周年纪念版,图源官网
自研芯片构筑核心技术壁垒
芯片作为智能手表核心,直接影响性能与续航。苹果凭借自研S系列芯片,在复杂任务处理和能效管理方面保持领先,并与台积电深度合作,确保先进制程与产能优先。
华为则采用多代优化的麒麟芯片,在提升算力的同时有效降低功耗,并联合国内设计与制造企业推动芯片自主可控,增强供应链安全。
软硬结合开辟新增长曲线
除硬件销售外,智能手表为厂商带来软件与服务层面的盈利空间。苹果通过Apple Watch推广Apple Music、Apple Pay等服务,并提供付费应用、健身课程、表盘主题等内容消费,强化服务收入占比。
华为通过华为应用市场和华为钱包拓展服务生态;小米则依托小米运动健康App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及会员服务,提升用户粘性与复购率。
随着华为、小米、OPPO等国产厂商加速入局,苹果市场份额已出现松动。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市场同比增长13%,总出货量达660万部。基础款设备成为增长主力,而Apple Watch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7.5%下降至16.3%。
在国内市场,2025年1月成人智能手表销量增长最快的价格段为500–1000元(+83.1%)、1000–1500元(+112.3%)和1500–2000元(+77.0%)。2000–3000元价位也在“国补”政策带动下实现明显增长,线下渠道销量同比增长12.8%。
在这场“手腕上的战争”中,谁能更精准满足用户需求、优化生态协同、创新商业模式,谁将在未来的智能生态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