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去世后,一直对其宠信有加的赵构,自然不会亏待于他,不仅追赠其为申王,还为其上谥号“忠献”,要知道在秦桧以前的宋朝只有赵普、韩琦、张浚三人得以被追谥为“忠献”,由此可见赵构对其的肯定。不仅如此,赵构还在秦桧墓碑上题词“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竟然视其为大忠之臣。

秦桧死后竟然被赵构上了美谥“忠献”

在此后数十年时间里,朝野上下虽然对秦桧有争议,赵构也在生前对岳飞进行了平反,但官方却一直没有否定赵构对其的评价,直到宋宁宗开禧年间。

宋宁宗继位后,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关系又开始趋于紧张,宋宁宗赵扩对于金国的蛮横无理和自己的屈辱地位极为不满,因而在其主导下,主战派开始再度抬头,而宰相韩侂胄等人也主张对金朝采取强硬措施,为了鼓舞全民抗金斗志,朝廷于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并为韩世忠建庙,在朝廷的鼓励下,崇尚英雄一时成了风尚。

宋宁宗赵扩为北伐改谥号为“谬丑”

随着政治风向的改变,在抬高抗金英雄的同时,自然对曾经的投降派进行了打击,于是朝廷便剥夺了秦桧的王爵,并改谥为“谬丑”。同时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此举被认为是平反岳飞案件最彻底的一次。

从宋宁宗恢复“忠献”,到宋理宗改谥“谬狠”

开禧二年(1206年),宋军在宰相韩侂胄的率领下,首先对金国发动了进攻,开战伊始,宋军的确收复了一些地区,但是由于金国事先已经收到了一些风声,因而应变极为迅速,在遭到进攻之后立即展开了反击。

南宋“开禧北伐”以失败告终

结果,因韩侂胄用人不当,中路军统帅之一的皇甫斌率军先后在攻打唐州和蔡州时遭遇大败,皇甫斌、邓友龙先后因兵败而被撤职。不久,金军在东、中、西三条战线展开全面反击,真州、扬州、和尚原、大散关先后被攻占。韩侂胄意图在四川战场挽回败局,奈何陕西河东招讨使吴曦却暗通金兵,叛变称王。这场战争最终以南宋战败而结束。

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被迫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和议条款为:两国境界仍如前;嗣后宋以侄事伯父礼事金;增岁币为银帛各三十万;宋纳犒师银三百万两与金。宋朝皇帝与金朝皇帝的称谓由以前的侄叔改变为侄伯,比“隆兴和议”更为屈辱。

议和期间又恢复了美谥“忠献”

在这次议和期间,为了表现出议和的“诚意”,一直主战的宰相韩侂胄于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被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等主和派所杀,而秦桧的“申王”封号和“忠献”谥号也于嘉定元年(1208年)被恢复。

此后数十年间,秦桧又恢复了往日之荣耀,直到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秦桧开始被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

“端平入洛”揭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

宋理宗赵昀在位期间,南宋采取“联蒙灭金”的策略,使得金国最终于1234年被灭。而在联手灭金之时,因宋蒙之间并未就河南的归属做出明确规定,于是赵昀派军出兵河南,一度收复归德府,但在向洛阳进兵时,遭遇蒙军伏击,宋军损失惨重,史称“端平入洛”。“端平入洛”的失败,不仅使数万精兵死于战火,更使蒙古看出了南宋的虚实,且给了蒙古南侵的借口,宋蒙战争自此全面爆发。

此后,从1235年至1238年短短数年之间,宋蒙之间先后爆发沔州之战、真州之战、阳平关之战、庐州之战、京襄之战等诸多战役。面对蒙古大军的不断南侵,虽然朝廷却因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掌权而依旧醉生梦死,但前线将士却依旧在奋勇作战,同时民间也激起了极大的反抗情绪。

宋理宗之后秦桧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随着民间反抗情绪的日益高涨,迫于舆论的压力,朝廷最终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将秦桧的谥号改为了“谬狠”,而到了元朝时期,脱脱也在《宋史》中将秦桧列入了“奸臣传”。至此,秦桧被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

综上所述,南宋时期秦桧的谥号之所以会多次改变,主要源于局势的变化以及舆论的倒向,一旦朝廷需要向金国示好,秦桧便被改为了“美谥”,而一旦朝廷需要激励士气,秦桧便又被改为了“恶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